今年高考作文出爐后,,一位不顯山露水的安徽蕪湖業(yè)余漫畫作者夏明火了。而他之所以能被媒體快速“揪”出來,,主要原因是全國卷I漫畫作文后附了一句“據(jù)夏明作品改動”,。在媒體對夏明“狂轟濫炸”之際,筆者想對這簡單的7個字,,為命題者點個贊,,為出題機構的版權意識點個贊。
筆者第一時間找到了夏明的原作,,說句實話,,除創(chuàng)意外,漫畫本身的變化還是蠻大的,比如原來的單幅漫畫變成了四格漫畫,,人物形象由一個變成了兩個,,相當于二次創(chuàng)作,按照歷年高考的慣例,,不署名是個大概率事件,。恕筆者寡聞,在地方高考試卷中有看到為作者署名的,,但全國卷中尚未有耳聞,。
為試卷中的文章或漫畫署名,這是高考命題的一個重大進步,。首先,,這是命題機構的一種法律自覺。筆者簡單百度了一下,,關于高考試題中的版權問題由來已久,,糾紛不少,甚至還鬧上過法庭,。這其中,,既涉及知名作家,也有普通網(wǎng)民,,但結果似乎都不了了之,。這次的高考命題,為一件改動過的作品署名,,對于尊重版權,、減少法律糾紛,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盡管署名權只是版權內容的一小部分,。對于命題機構來說,不論是亡羊補牢,,還是防微杜漸,,上行下效,其示范意義都不可低估,。
其次,,這是對考生的一次版權意識普及。也許,,考生在緊張的高考中無暇顧及一幅漫畫或一篇文章是否署了作者的名,,也許考生不會注意到這其中隱含的深刻內涵,,但高考畢竟是他(她)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之一,,記憶一定非常深刻。在考試之后,甚至若干年后,,當他(她)回憶起這次考試時,,也許會通過媒體或無意中想起這個細節(jié),會讓他(她)對法律產(chǎn)生敬畏,,會讓版權意識悄悄在心里播下種子,。寓教于樂固然重要,寓教于考,,又何嘗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第三,這是一個絕好的法治推廣機會,。雖然近年來人們的版權意識大幅度提高,,但就整體而言,仍是一個薄弱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方面的侵權糾紛不僅僅發(fā)生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同樣也發(fā)生在那些具有高學歷的人身上,。經(jīng)歷高考的人如果能在這其中得到一次法治教育,,無疑會對他們的未來產(chǎn)生影響,而高考社會高度聚焦的特殊性,,又會放大其示范效應,。誰敢肯定,它不會成為那只煽動颶風的蝴蝶的翅膀呢,?
中國的法治化進程注定曲折,,每走一步都會付出艱辛。這其中,,需要一個個事件和各種力量去推動,。但愿,這次的高考作文,,不會是一個偶然,。
作者:一葦 來源: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 發(fā)布時間:2016年6月8日